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

《活動訊息:講座》

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與鳥踏石協會聯合主辦的社區健康講座。

日 期:2020 年 9 月 26 日

時 間:10:00-11:30

地 點:花蓮市民德一街31號

主 題:中醫健腦養生

主講人: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.主治醫師:陳怡真醫師

報名:如果想參加麻煩 9/18 前,向鳥踏石協會蔡美惠幹事報名;電話:03-832-7360。或是 FACEBOOK 傳訊息和我們連絡。

歡迎大家踴躍參加。
 


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

10題SPMSQ小測驗,看自己有沒有失智症?

失智症可不是專屬老人的疾病,早發型失智症也有可能找上任何人。

可透過文裏的測驗,評量自己或家人的情況:

https://www.ilong-termcare.com/m/Article/Detail/932


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

高血醣與失智症

下引文:

78歲的老劉是一名資深糖尿病友,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他,去年因高血壓、蛋白尿等併發症導致腎功能衰退,而開始接受洗腎治療。雖然已經開始洗腎,但是老劉仍是不忌口地大啖美食,每次的體檢報告血糖值總是高居不下。

https://www.ilong-termcare.com/m/Article/Detail/852

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

輕忽老年憂鬱症,恐誘發失智症

憂鬱症確實可能誘發失智症,許多年長者主觀地認為,看精神科就會被當成神經病,所以不願就醫,但未能積極治療的結果,導致過半數的老年憂鬱症長輩演變成失智症。而臨床上因為憂鬱症和失智症有類似的病徵,例如記憶衰退、情緒低落等,所以確實不容易判斷,多半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,以及一連串的神經學、電腦斷層掃描、腦電波等詳細檢查,才能夠確認到底是憂鬱症還是失智症。
 
https://www.ilong-termcare.com/m/Article/Detail/640

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

輕、中、重度失智症的照護要點

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障礙,經常有健忘的情形發生,所以在初期我們容易將失智症與老化混為一談,並且容易導致初期失智症延誤就醫。

這篇文章整理了失智症各時期的症狀及照護要點,可以參考。

下引文:

失智症的記憶喪失是持續性、漸進性的,這個病症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上的能力,或是家庭方面的功能。家屬如果能了解各個階段失智症的病程與照顧要點,對於患者而言,可以協助其延緩退化速度;對於家屬而言,提前預作準備,並做好自我照顧。

https://www.ilong-termcare.com/m/Article/Detail/29

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

日本安養機構的困境與騙局

日本的新聞有則關於老人安養的採訪,雖然與失智無關,但也是高齡化社會遇到的問題,姑且用不太好的日文,稍稍摘要,看看未來台灣也許會遇到的社會問題。

老人安養院的騙局?其實也不能稱為騙局?該稱為什麼呢?

老人家滿懷著理想,搬進海邊渡假飯店改裝的老人安養中心,以為天天都像在渡假,吃著精美自助餐,有著隨時可入浴的大型澡堂,住著海景房,有免費的醫療人員。

但得要預付大筆錢才行。

打著社福機構,永遠經營的方式,吸引老人家離開久住的社區,搬入一個夢幻的海景安養,吸引力的確十足。

一年後都變質了。陸續因為支出問題,員工不停離職,食物也不再是自助餐,公司開始改稱,這裏是娛樂設施,並不是安養機構。

沒多久,物業轉賣。

公司開始給入住人員壓力,不少人搬出去了。是那些還有些許經濟能力和體力的老人家。包括受訪的這對夫妻。現在他們只想拿回首付的錢,但完全沒有辦法。

其他已經沒有其他經濟能力的遷入者呢?

國家對於安養院及其他安養措施的財力擔保,有多少法律規範?對老年化嚴重的日本如此,但台灣其實也快進入這個階段。會不會安養院和納骨塔一樣,成為一個炒作的商品?國家的法律,有無規範私立社福機構的資金擔保成立?

如果都沒有,那未來這種事件,也會發生在台灣。將無人問津的飯店改裝成安養機構,成為吸金工具。他們吸的金是老人家的棺材本。

現代ビジネス 還有另一對懷著對鄉村的幻想,搬到鄉下老人家的故事,這些或許也是台灣將面對的高齡化未來。

https://gendai.ismedia.jp/articles/-/74440

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

體驗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

台灣社福團體自日本引入失智症虛擬實境(VR)體驗計劃,讓台灣民眾有機會,透過科技換位思考,了解失智者內心的恐懼與不安,提升整體照顧品質!

下引文:

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,不只有記憶力減退,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,包括語言能力、計算力、判斷力、注意力等,甚至是空間感退化。

所以,您可能没想過,光是日常簡單的下車,對失智症患者而言,就像是站在101高樓一躍而下,有著踩不到地的恐懼。

https://www.rti.org.tw/news/view/id/2042381#.XwZVYMfOp4s.lineme

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

失智症領域權威,罹患失智症

這是一部日本 NHK 的醫藥領域紀錄片,談失智症權威醫師罹患失智症的事,再來高齡社會,人人都可能成為患者,如何與失智症共生?未來的展望是什麼?

下引文:

90歲的日本失智症領域權威—長谷川和夫醫師公布了自己罹患失智症的事實。他不僅開發了失智症的早期診斷檢查量表,還將「癡呆症」正名為「失智症」,為失智症醫療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。他和家人如何接受失智症權威罹患失智症的現實?又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?在人類迎來“人生百年”的當今時代,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。節目通過跟拍採訪的方式記錄長谷川先生的日常生活,藉以摸索在失智症新時代如何與疾病共生、追求希望的新途徑。


#紀錄片

#NHKDocumentary


https://www3.nhk.or.jp/nhkworld/zt/ondemand/video/4001348/


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

《失智症 與 COVID-19 》

前幾日看到英國的新聞提到,英政府 6/6 日為止,針對所有老人院裏 65 歲以上老人,以及「所有的失智症患者」,完成發放 COVID-19 肺炎試劑,共 100 多萬組篩檢套件,還在繼續發放。

我們常接收到的資訊是:老人是 COVID-19 的高風險群,重症及致死率高於年輕人,一方面也因為慢性病的關係。但為何英國政府針對所有失智症患者也全面發佈了篩檢套件?這個政策的依據是什麼?中文的資訊裏好像還沒看到,這兩日就開始閱讀了些相關的訊息,當給自己長知識,也給大家作參考。

有兩部分是比較讓人擔心的,尤其對失智症患者及家屬。

一是,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 5月15日的數據,3/1 至 4/30 日間,英格蘭和威爾斯死亡人數為 126,748人,其中涉及 COVID-19 的人數為 33,841 人為主要死亡原因,第二個大的死因卻是失智症或阿滋海默症。尤其4月時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失智症、阿滋海默症死亡人數比往年大幅提高。

所以,在 COVID-19 大流行期間,即使不是感染肺炎,失智症患者的死亡率也異常上升了。

二是、在這段時間感染 COVID-19 的死亡人數裏,有 20.4 % 的人是失智症或阿滋海默症患者。這個比例還也高於缺血性心臟病感染肺帶的死亡人數。

也因為這樣的情況,所以英國政府除了針對安養院的老人外,還特別針對所有的失智症患者作了肺炎的篩檢準備。

因此,也出現一些相關的研究與討論,關於上述兩部分。

關於 COVID-19 大流行期間,失智症及阿滋海默症患者,即使沒有感染肺炎,為何死亡人數也比平時更高?我們連結中衛報的這篇報導裏,來看看在大流行期間,失智症患者的困境。

《Extra 10,000 dementia deaths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April》

英格蘭及威爾斯 4月份失智症患者比平時多了 10000 名的死亡病例,即使扣除感染 COVID-19 的死亡人數後,失智症患者的死亡率比平時提高了 83%,幾近一倍,並不死亡於感染 COVID-19。英國阿滋海默協會看到病毒對失智者的破壞,不僅僅是染疫。

COVID-19 流行期間的流行區域,將帶給失智症患者社交連繫的中斷,以及常規醫療服務的困難。

因為社會距離的實施,親人的探訪變少,與病患的互動也減少;有些患者感到困惑,也感到被拋棄。有人孤獨導致認知障礙的增加,另一方面,也患者無法明白為何親人的互動少了,產生憂鬱症的情況,有些停止禁食,有的慢慢失去說話的能力。

即是因為 COVID-19 的流行,導致失智症患者最需要的支持及常規的活動,及醫療服務都產生困難,即使是熟悉的人,也戴著口罩的互動,這些卻是失智症患者最仰賴的一切。COVID-19 帶給失智症患者是一個完全無法理解的世界。在美國的病例報導裏,也看失智症患者在這段時間,併發譫妄的情況變多了。有空再分享上來。

另外,為何 COVID-19 死亡人數裏,失智及阿滋海默症患者的比例會這般的高?

除了失智症患者比較不容易接受防疫指示外,還有些醫學原因。這部分多數的報導都來自 5/26 日發表於《老人醫學雜誌》(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)的一份研究。研究裏提到偶發性阿茲海默症最相關的遺傳危險因素:載脂蛋白ε4等位基因(APOE4),和 COVID-19的風險是十分有關的。

因為老編也不是醫學或生科專業,這些給醫學生科專業的人去討論。

為什麼寫這篇呢?台灣因為第一階段的防疫成績很好,民眾沒有經歷過流行,沒有經歷過封鎖,也沒有經歷過被社會隔離。政府醫療院所,也沒有經歷過和國外一樣的情況,老人院、失智症患者在大流行期間,將會面臨什麼困境?

或許我們可以從英國的例子中,作一些準備。在開放邊境的未來,也許台灣還守的住,也許不會。但多想一分,我們就可以幫失智的親人或朋友避免英國發生的困境。

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

我們要來招收會員

成立大會前曾發過一次招收公告,目前協會已順利成立,帳戶完成也可以募款。希望花蓮對失智症關懷的朋友們,大家一起來努力,也歡迎捐款。

協會宗旨及入會資格,請參考本文下方,先說入會方法:

一、請填妥入會申請表(下方連結),回傳給我們。也請放心,個資只協會使用不會外洩。

二、會費目前入會費 500,常年會費 500 。請將款項轉帳到下列帳戶,並和我們告知轉帳的末五碼,以利核對及寄送收據:

銀行:花蓮二信
戶名: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
號帳:040 001 0001930 7

三、查核無誤後,會將收據寄送給您,就完成入會了。

四、如果是捐款,但不入會,也請和我們說明連絡方式,以利收據寄送報稅使用。

分隔線以下為協會宗旨及入會資格:

---------------

主旨:本會經花蓮縣政府 108 年12月13日 府社行字第10802710009 號函准予設立,並成立籌備會,茲公開徵求會員公告。

公告事項:

一、本會宗旨:本會為據人民團體法設立,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。宗旨為促進與保障失智者人權,暨結合失智者、家屬與專業醫療,共同推動失智症之預防、患者之延緩退化、及治療與照護。以及關懷協助家屬給與失智症之認知,並給與支持及喘息服務,藉以提昇失智者及其家屬之生活品質。

二、入會資格:

1、本縣市會員:本縣市失智者及其家屬;凡年滿二十歲,設籍於本縣市工作,從事失智症防治照護實務或研究工作之相關專業人員,或有意願投入本會,致力失智症權利之社會人士。

2、外縣市會員:年滿二十歲,外縣市認同本會宗旨,致力失智症照護專業人士,或有意願投入本會致力失智症權利之社會人士。(不含外縣市病患及家屬)

3、贊助及榮譽會員:有意願並實質贊助本會活動者,經理事會同意得為贊助會員;因失智症專業能力,並對本會有實質貢獻,經理事會同意,得頒與榮譽會員。

------------

申請表連結:

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入會申請表

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

失智友善環境-商店篇


台灣地稠人密,社區裏有各式的商店,對人們的生活提供許多的便利性。隨著高齡化的來到,老人家及失智者的比例也上升,難免商店都會遇到一些應對的狀況。

有些人在吵雜的購物環境,忽然顯得迷失與焦躁;有的老人家站在商品前迷惘,找不到購買的商品;有人因為錢的數字而和商店有誤解。

也許我們正遇到失智者,他許多行為不是故意找麻煩,他只是需要我們的幫助。

這次失智友善環境的教材,和我們說明,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失智者,讓購物環境更友善而安心。

分為以下兩部分:

一、失智者在商店常見狀況。
二、商店店員如何協助失智者。

透過閱讀這樣簡短的篇章,希望各式商店的店員,能夠在遇到這類狀況時,給與失智者協助,也能給店家和顧客兩方更好的購物感受。

而失智者及家屬,也能有一個更安適的環境。

  

失智友善環境-商店篇


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

失智友善環境-計程車篇

《失智友善環境-計程車篇》

台灣有些地方的大眾運輸系統並不發達,老人家選擇搭乘計程車作為移動工具,看病採買等等。

如果遇到長者上車後,不停地重複確認目的地,或重複詢問是否抵達了?付車資時,對於金錢的數字缺少計算能力,下車後不知所措。可能搭乘的長者是位失智者,應該怎麼麼給與協助呢?

失智友善環境的計程車篇,分為兩個部分:

一、失智者搭乘計程車常見狀況。
(幫我們辨視搭乘的長者)

二、計程車司機如何助失智者。

透過簡單的觀察,及耐心的回答與指引,計程車的大哥大姐可以減少困擾,失智的老人家可能安心的搭乘,共創友善的計程車搭乘經驗。


失智友善環境-計程車篇
新增說明文字




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

失智友善環境-醫療院所篇

  
防疫期間到過醫院求診都知道,醫療院所因防疫,有著層層的檢疫入院防護,確保民眾及醫事人員的健康,稍稍排隊請大家耐心等待。

先謝謝醫療院所及所有防疫人員的辛勞。

今天的教材是醫療院所的失智友善環境。在醫院人多吵雜的環境,原來老人家就會有焦躁感,失智者也不例外。尤其大型醫院的門診及檢驗複雜度較高,也會有迷失的情況發生。

在醫療院所裏,遇到失智症患者,我們如何辨別?又如何製造友善環境幫助他們呢?一般民眾發現失智者需要幫助時,可先安撫並請求醫院人員或志工的協助。教材偏向醫療院所的對應,分為兩部分:

一、失智者在醫療院所常見狀況。
(讓我們辨視誰需要幫助)
二、在醫療院所如何協助失智者?
(醫療院所對應的措施)

中大型醫院一般設有志工及服務台,失智者協助也較完整規劃,但社區的診所可能慢性病失智患者接觸最多的第一線,希望大家一起來打造失智友善環境,讓患者及家屬能安心就診,診所也會因為了解而減少困擾。



《失智友善環境-醫療院所篇》